
民商法论文_征信视阈下信用权司法保护路
文章目录
一、概念廓清:征信语境下信用权本体论与关系论
(一)征信过程中信用权本体论
(二)征信过程中信用权与邻近权利辨析
1.信用权与名誉权的关系
2.信用权和隐私权的关系
3.信用权与荣誉权的关系
4.信用权与个人信息权益的关系
二、实证考察:信用权纠纷案件统计分析
(一)案由适用多样
(二)信息主体维权意识强,但对信用权权属认识不清
(三)侵权主体多元且行为较复杂
三、问题的缘起:信用权理论沿革及学说检视
四、主要争议:征信活动中信用权司法救济障碍
(一)信用权纠纷诉讼案由适用混乱
(二)侵权认定存在困难
(三)信息提供主体内控制度缺失,信息审核义务分配不当
五、制度承接:征信活动中信用权保护之法律进路
(一)宏观层面:以个人信息权益保护路径为主,重视财产利益救济
(二)中观层面:区分人格利益侵害场景,综合人格权案由适用
(三)微观层面:健全信息提供主体内控制度,引导纠纷诉前解决
(四)配套改革:重置举证责任,畅通司法救济
文章摘要:征信是信用经济的重要支撑,随着信用信息采集途径和手段的智能化与信息化,信用信息采集范围将不断扩大,也随之带来信用权纠纷数量的迅速上升。通过对征信领域已生效的80份司法裁判文书的对比分析,发现信用权纠纷在司法实务中集中表现出案由适用混乱、侵权行为认定困难以及信息提供主体内控制度缺失等问题。司法裁判的差异性,让研究再次聚焦产生信用权理论争议的缘由和征信领域中信用权本体论,进而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视角构建以个人信息权益保护路径为主,重视财产利益救济;综合人格权案由适用,重视人格利益救济;健全信息提供主体内控制度,引导纠纷诉前解决等多种机制,以完善信用权纠纷的司法救济路径。
文章关键词:
论文作者:倪楠 丁元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论文DOI:10.16152/j.cnki.xdxbsk.2022-04-013
论文分类号:D923